泸县建筑职业中专学校 黄建春
【摘要】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基层技术管理能力为目标,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校实习基地与校外实习资源,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引进并培育“双师型”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项目掌握知识,提高素质。通过论述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相应的课程改革方法进行初步探索。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践性教学;双师型教师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我国建筑行业经历了历史性的跨越发展,其间也对合格的技术、技能型建筑施工从业人员产生了大量需求。中等职业学校直接担负着向生产第一线培养、输送大量合格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职责,为国家建设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自身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作为一名长期从事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看到了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全过程,但也发现了本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上还存在着一些与中职教育目标及社会现实需求方面的差距。本文从三十年的教学实践出发,论述了目前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课程改革方法。
职业教育有别于我国长期以来一直作为主流的精英教育(即以知识为导向的学科教育),在培养目标、面对的学生群体、教学手段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现代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不应仅是将学生训练成为生产过程中的技艺型工匠,而是应将他们造就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体,使学生成为会学习、工作,能够自立于社会的人,成为自觉探求新知不断完善自我,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职业变革的人。学生有了宽厚的知识和能力基础,有了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就会极大地提高广泛就业的适应能力,成为一专多能的全能型人才。然而,从教学实践和观察中,发现目前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偏离上述培养目标的普遍问题:
1.教学载体不足,教学方法和手段陈旧。长期以来中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教学载体基本以主教材和练习册为主,展示缺乏形象,承载内容有限,不能进行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生动直观的动画演示。实践教学环节受学校硬件设施及教师实践能力的限制,仍然以教师的理论灌输为主,实操课上学生只是机械的按照教师的指导进行操作,自主意识差,动手能力不能得到根本性的提高。
2.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及考核制度不科学、不完善。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明确,组织管理跟不上,实训教学的质量难以保证。学生学习专业与实习岗位不对接,没有建立规范的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对实践教学的要求远没有对理论教学的要求严格。期末考试以理论考核为主,不能充分体现学生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
3.盲目削减文化基础课,对制定“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的历史背景产生误读。教育部颁布的《深化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质量观,要求中等职业学校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据我所知,目前很多中职学校的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将基础课削减为一个学期的课程,一味地强调文化基础课要为专业课服务,这种安排客观上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基本文化素质及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功能。
4.“双师型”教师偏少且缺乏培养机制,实验实训教师匮乏。中职学校加强实践性教学,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关键因素是教师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教师的来源比较单一,主要来源还是直接入校的大学毕业生,这些教师大都“从学校到学校”,没有企业一线的具体工作经验,缺乏实际动手能力。并且,由于随着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招生人数不断增加,在校教师承担着日益繁重的教学任务及课程开发任务,使得在校教师自我充实和提高的时间和精力都无法得到保证,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双师型”教师的自我培养。
针对以上问题,应该大力倡导“做中教,做中学”的新型课程模式,具体提出下列改革意见。
1.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将其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多媒体教学信息功能强、形式新颖活泼、案例生动,课程讲授过程中,尽可能地利用各种挂图、音像资料,结合理论教学内容进行实例讲解。如,建筑施工技术中可将复杂的施工工艺流程分解制作成多媒体动画,以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这样,使学生对课中所涉及的典型结构的施工工艺、施工技术等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全面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大行为导向课程模式比例。现行的课程模式有两种:知识导向课程模式(以学科为基础陈述知识)着重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行为导向课程模式(以实践为主线,通过观察、模仿、练习形成技能)着重解决“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中职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差,形象思维能力强的特点,从行为导向教学法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符合教学规律的。具体来说,应该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学习任务”为载体,采用非学科式的以能力为基础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这样的教学内容将具有跨学科的特点,使得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课程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包括获取信息、制订计划、做出决定、实施工作计划、控制质量、评定工作成绩等环节的一个完整的行为模式。如以施工员等施工技术岗位职业情境为教学的参照系让行动成为学习的起始点,并尽可能地让学生“通过行动来学习”,而行动则尽可能地由学生自己独立计划、独立实施、独立检查、独立修正和独立完善,强调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或行动来培养和提高职业能力。
3.零距离现场教学。由于建筑工程项目受季节性、周期性、 安全性等因素的制约,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很难找到一个工程让学生从头至尾地参与其中。如“建筑施工技术”是专业实践性课程,强调学生要在具有真实职业情境的实训场和企业中学习,教学方法应以边讲边练、讲练结合为主。对此,我们借国家示范校建设的契机,借助工种实训场、综合实训场、工程管理实训室的建设,使学生将课堂由教室转移至校内的建筑工程实训场地,由师傅操作,学生观摩提问,教师讲解和归纳总结,对重点部分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动手操作,通过观看实际操作和一定程度的动手操作,使学生了解具体施工工艺的技术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每个课程都设计了针对本学习单元的工作页,学生在观摩之前,先填写相关理论知识,动手操作完成后,总结工作内容。通过工作页的方式,使学生将书本中的理论和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进一步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掌握和巩固,达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同时把知识系统化。
4.以职业技能提高为宗旨,采取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综合职业能力必须依靠每一次教学来培养,因此,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已不适用,需要选择行动导向的教学法,主要有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基于项目的引导文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实验法等。
5.加强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建立建筑工程施工测量实训室,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是建筑企业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专业能力之一,通过模拟建筑工程的定位、放线、抄平、变形观测等工作,培养学生建筑施工测量和变形观测的能力,以适应顶岗实习及就业岗位的要求。建立建筑资料室,陈列各种规范规程、法律法规文件、土建类中外文期刊、标准图集、定额、标准等专业技术资料。建设房屋构造展示及模型制作室,钢筋工、模板架子工操作实训室,让学生学会脚手架和模板的搭设;在钢筋下料实训中,让学生学会钢筋的绑扎、钢筋保护层的支设、钢筋弯钩的加工及钢筋工程的质量检验;完善建筑材料实验室、土工实验室等。
6.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采取派出进修,引进具有施工经验的教师等多种形式,提高专职教师队伍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学历层次。一方面鼓励在职专业教师通过参与产学研究、专业实践能力培训,参加注册执业资格考试等形式,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要求教师利用寒暑假时间深入施工现场,每年在施工企业锻炼最少保证达到两个月。成立产学合作办公室,全面负责教师企业锻炼的岗位落实、过程检查和结果考核等工作,严格规范组织实施程序,使教师下企业顶岗实践落到实处,着力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另一方面根据教师职务任职资格的要求,招聘行业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一定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并通过他们与专任教师的交流、沟通与影响,进一步优化中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效地缩短职校与企业、理论知识与岗位操作的距离,加速“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7.创新教材的呈现形式,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加快职业教育的信息化进程,是创新教材的呈现形式的根本途径,中职学校可以通过建设教学资源库;建立网络学习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中心;鼓励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大赛等形式,加强教师的信息素养,提高教师应用网络技术和教育信息资源的水平,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使之服务于课程改革,服务于课堂教学结构的变化。
总之,中等职业学校只有不断加强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才能不断发展壮大,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姚谨英,建筑施工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
[2]赵研,建筑识图与构造,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